電影《海角七號》票房破五億

依據:哈日、親日、戀日?「邊陲東亞」的「日本情結」
來源:《思想》第14期
發表日期:2010年1月
作者:林泉忠

《海角七號》上映於2008年,五億票房的奇蹟被視為國片復興之象並引發熱烈討論。片中主角一個來自台灣,一個來自日本,另一段敍事貫穿影片:一位日本教師在二戰日本戰敗後離開台灣,生前給自己愛著的台灣女學生寫了7封情書,去世後他的子女將情書寄到台灣,而地址正是日據時期該地的地名:恒春郡海角七番地。對於日本的殖民統治,影片沒有正面講述,只用悽婉的離別畫面做了交代。。

《海角七號》在台灣社會引發的效應與相關的討論,可歸納為兩大類。其一,《海角七號》扣人心弦的成功因素。此類的討論涉及故事的張力、角色的塑造、攝影技巧、音樂、日本元素等等。其二,有關如何解讀《海》片的「日本情結」。此方面的議論中,最重要的一個的焦點集中在該片是否「媚日」的爭議上,議題涵蓋包括後殖民主義、文化認同與台灣主體性等觸及台灣社會神經的核心問題。

此外,在以樂團組成與演出為敍事線之一的《海角七號》票房成功之後,台灣也掀起一波以樂團為主題的電影與電視劇的風潮,包括《一席之地》、《混混天團》、《終極一家》、《紫玫瑰》、《死了都要愛》等

海角七號電影海報(來源:維基百科)
海角七號電影海報(來源: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