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殖時代新文學運動

依據: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及時代脈絡
來源:一點心
發表日期:2009年10月29日
作者:一點心

臺灣日據時代的前半部,為抗日武裝反抗頻繁的時代,雖然各地方有許多詩社,但在文化上沒有什麼表現,從一九二○年代開始,臺灣進入了嶄新的一個階段,那便是新文化運動的開展。

蔣渭水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為其一重要開端,而這個新文化運動其實是以抗日民族解放為底的政治運動。同時亦受到中國蔚為風潮的新文學運動與五四運動的影響,主要內容為白話文運動與寫實主義的發揚。

1924年從大陸回台的張我軍發表了〈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〉於《台灣民報》,激起新舊文論戰。1921至25年期間為萌芽期,但大多停留在理論上的爭辯,實際創作並不多,且帶有強烈的改革意圖。1926至30則為成長時期,這時候專業作家參與的比例大為增加。1931至37為台灣文學的黃金時代,小說、戲劇、詩歌與散文的佳作產量豐富,其間亦引發了「台灣話文」與「鄉土文學」的論爭。此一運動自1937至1945年皇民化時期停止斷開,直到70年代又再度重演。

臺灣文化協會第一屆理事會
臺灣文化協會第一屆理事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