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殖政府加強皇民化運動

依據:皇民化運動
來源:臺灣大百科全書
發表日期:最後修改日期2009年9月24日
作者:蔡錦堂

1936 年 9 月,臺灣第 17 任總督小林躋造提出了「皇民化」治台方針,這有兩種意涵:一是臺灣總督再度轉為武官,二是前幾任總督「內地延長主義」的基礎下,開始思索如何更有效地讓臺灣人「成為」日本人。

隨著 1937 年中日戰爭開打,皇民化運動也加快了腳步。除了更加用力地推行「國語」運動,禁止報紙的中文欄、廢除學校裡的漢文課,以日本神道取代殖民地原有的宗教,推行海陸軍志願兵制度、皇民奉公會等,都可以說是皇民化運動的特徵。

1941年皇民奉公會成立後,皇民化運動轉化成皇民奉公運動,運動的內涵從強調國民精神涵養的皇民化層次,轉為忠君愛國行動實踐積極化的「奉公」層次。

標籤

[yuzo_related]

外部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