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據:台灣的聲音解放運動
來源:2011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-導覽手冊
發表日期:2011年04月
作者: 羅悅全
相對於九○年代噪音運動都以鬆散團隊的形式推廣,2000年之後,台灣聲音解放運動走向組織化、機構化、學院化,規律且持續地進行創作與演出活動。同時,快速進步的資訊科技不但使筆記型電腦成為聲音創作必備工具,也影響了台灣新一代藝術家對「聲音」與「聆聽」為何的思考。
率先於網路提供線上聲音藝術、媒體藝術影音報導與節目的民間藝術機構「在地實驗」,於2003年舉辦了「異響∕Bias」聲音藝術展,向全世界徵選聲音藝術作品。這項台灣第一次的聲音藝術展為2000年代的聲音運動決定了方向,也就是結合實驗聲響、數位影音及聲音互動裝置的「聲音藝術」。
標籤
[yuzo_related]
外部連結
- 聲音藝術創作與觀摩作品的年度之約─異響bias聲音藝術展與徵件活動後記(在地實驗網路電視台)
- 專輯資料 : 異響 bias : 2003 聲音藝術展(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查詢系統)
- 台灣社會場域裡的聲音藝術(羅悅全)
- 異地是否有異響?—— 「異響2015─台比聲音藝術交流計劃」後記(葉杏柔)
- 在地實驗(ET@T)